查看原文
其他

分析了200多条律所招聘信息,我们发现......

青法平台 青苗法鸣 2020-12-09

求职的“金九银十”即将到来,可以准备起来了~


2019年前7个月,青苗法鸣信息中心共推送职业类信息700余条,其中约1/2为律所招聘信息,在300多条律所招聘信息中,多数为实习生和律师助理招聘公告,因此本文将实习生和律助统称为律所新人。


青苗法鸣信息中心认真研究并归纳分析了200多条相关信息,总结出律所招新存在以下几大特点。



1

学历非硬性门槛,但加分权重较大



1.仅1/3明确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多数律所认可本科学历,红圈所对硕士以上的要求比例略高,约一半左右。


2.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不少律所还希望招聘具有LLM学位、JD学位或海外交流经验的学生。


3.样本范围中,约1/10的律所对本科为法学专业有着明确要求;另一个1/10的律所对本科具有其他专业背景同样有明确要求,这类律所以外资所或本土所的知识产权业务团队为主,普遍希望应聘者拥有法学专业以外的高等教育经历。


4.近60%的律所要求应聘者来自于国内知名法学院校,但这一概念外延的边缘具有极大的模糊性,经常有读者留言咨询其所在学校是否属于该公告中提到的“知名法学院校”。


小结:在目前硕博士生早已不“稀罕”的情况下,律所相对于政府机关、国企等单位而言,对学历门槛的硬性要求是比较低的,多数强调硕士优先的律所,都列明:优秀者可放宽到本科学历;律所基本上没有起点为博士学历的要求;而且,多数律所对于二级学科专业的细分也无特殊要求,不像考公务员时要严格按照毕业证书上所列内容报考。




2

外语要求升高趋势明显

部分小语种市场广阔



1.75%以上的律所都会提及外语要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律所对英语的要求基本达到90%以上。


2.大学英语六级成为基本标准,少量红圈所和特色精品所会直接在招聘启事中列明英语考试成绩标准,如大学英语六级500+,雅思6.0+,托福90+等等(还有更高的要求,如雅思7.0+,托福103+)。


3.对英语水平有要求的律所90%以上都使用了“英语水平优秀”“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定性模糊的短语表达了自身要求。看似不明确,实际上要求都较高,根据青苗法鸣与相关律所沟通得到的反馈显示,一线城市的大所(仅以规模大著称的除外)一般都有专业的英语笔面试,涉及中英文翻译,英文案例研究,英文自我介绍和非专业交流等。


4.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兴起,自贸区建设如火如荼,国内法律市场正逐步参与到国际法律服务当中,因此部分涉外业务较强的律所还提出对掌握日语、汉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等语种应聘者的渴求。


小结:这个时代,学好外语对于从事绝大多数工作都有较大的益处,青苗法鸣建议诸位读者趁早行动,莫到用时方恨少。




3

法考成为通用要求



1.约3/4的律所明确要求应聘律师助理者通过司法考试或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2.多数律所对于短期实习生(非应届留用)没有法考的相关要求。


小结:在校生要抓住机会,努力尽早通过法考,一旦实习工作之后,很难有较长时间进行集中复习。




4

业务融合背景下的法商融合要求较高



1.非诉业务、商事诉讼业务、知识产权业务对具有金融、证券、商业、财会、管理、理工类等复合专业背景的应聘者更为青睐。


2.从事特定领域业务的律所或团队还要求对相应领域有所了解:财富传承业务对应信托保险私募基金等;公司业务对应公关、税务、知产等;能源行业业务对应煤炭石油石化产业等;劳动法业务对应人力资源等;房地产业务对应建筑工程等。


小结:律师是专业的法律服务者。但所有的法律问题都建立在具有的民商事或刑事业务之上的,任何一个案件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专业领域,所以律师既要成为法律专业的专家,也要成为相关领域的行家,否则很难胜任出具合适法律意见书、赢得诉讼的工作。因此,各位有意从事律师实务工作的朋友,应当在日常的学习中避免局限于法律,应当广泛地了解社会现实和其他业务领域的基本常识。




5

三大基础能力必不可少



1.意料之外:对应聘者提出明确要求的律所当中,95%以上都要求应聘者要具备三大基础能力:一是熟练的办公软件运用能力;二是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三是较好的文书写作能力。


2.情理之中:上述三大基础能力实际上非律师行业专属,而是现代社会一般工作都需要必备的能力,会说、会写,会借助互联网和计算机软件将说与写更好地表达出来。


3.上述三大基础能力中,写作能力和办公软件运用能力更为重要,因为新进实习生或助理,主要工作就是整理文件、法律检索、辅助各项材料的准备,对于专业以外的技术性工作(如PPT制作)往往就成了新人的重头戏。新人与客户、法官等对象单独、直接的口头沟通机会并不是很多。


小结:笔杆子和OFFICE大神在哪都很吃香的,加油吧!




6

强调应聘者的契约精神



1.绝大多数律所都提出了工作时间和工作周期的要求。


2.对实习生而言,一般要求一周到岗不少于4天,连续实习不少于3个月。


3.对助理而言,一般要求热爱律师行业,能够长期稳定在本所工作。


小结: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即使白纸黑字的书面合同往往也奈何不了求职者,更何况实习生呢。但我们认为,招聘条件不论是要约邀请还是要约,只要你最终进入工作,就是对相应条件的承诺。非不可抗力,还是希望法律行业的“初行者”要遵守契约精神,按照基本要求完成工作。




7

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常见



1.男性优先,主要是基于大量出差工作的考虑。


2.会熟练驾驶汽车,城市内部通勤的需要,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3.擅长某项体育运动:足球、篮球、游泳等,很多大型律所内部团建项目众多,因此也想在这方面彰显团队实力。


4.对某个领域很感兴趣,如娱乐八卦、影视明星、网络小说等等。

只招收具有特定学校学历背景的学生。


5.有微博、微信公众号运营经验的优先。在这样一个全民自媒体时代,律所当然也有这方面的需求。


6.要求应聘者有较强的学术功底,有参与科研竞赛获发表论文的经历。要求应聘者参加过各类高级别模拟法庭训赛。如环球律师事务所在招聘国际仲裁/诉讼业务领域的实习生时要求:参加WTO moot、Jessup、Vis Moot、Frankfurt moot等模拟法庭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者优先。


小结:本部分未完待续,以后肯定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



总结:律所对应聘者能力的要求要远大于对学历等指标的要求。虽然学历、GPA、分数等指标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水平,但并不尽然。因此,向律所投递的简历要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单位,更多地彰显自身与工作相契合的能力,尤其是本身“硬指标”不硬的求职者!简历问题,可以一对一咨询,欢迎查看《你的问题,都可以在这获得解答》


         ————————这里是分割线——————————


ps:  

顺便说一嘴大家最关心的薪资问题


1.这不是本文主题下应该包含的栏目,但小编还是忍不住分享一下我们的整理成果。


2.实习生:国内律所整体薪资水平为2000-4000元/月,外所普遍会略高一点,部分地方性律所可能薪资水平在1000元/月左右;不排除个别极高极低情况发生。


3.律师助理:这块的薪资水平差别很大,无法进行相对全面的归纳整理,只能举几个例子。一是,北上的红圈所以及汉坤、通力等律所起薪在20000-25000元/月的水平,这些所在全国其他城市的所一般会略低一些,但也有个别所统一了全国起薪标准。二是,一般较大的所或圈内有名的特色精品所在北上等一线城市的薪酬约在10000-15000元/月的水平。三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地方所对于律助第一年的薪酬约为8000元/月左右。四是,中西部大量的律所起薪往往在6000元以下。五是,不同律所的薪资计算标准不同,单以起薪也无法衡量实际收入,比如有的地方小所虽然起薪较低,但团队可能会根据收入情况发放一定的奖金。六是,薪酬内涵有所不同,比如五险一金缴纳标准、租房补贴、出差补贴、加班津贴、团建福利、餐食补贴等诸多浮动因素更是加剧了对“实际收入”理解的偏差。


小结青苗法鸣推送过一些律所招聘信息,偶尔会遇到个别读者diss实习生待遇的,比如一线城市的红圈所只给2000-3000元/月的实习津贴。


我们想说的是:如此数额的补贴着实无法满足外地学生来此的生活需求,根本不用计算,但是我们想提醒大家5点的是:


第一,一线城市拥有大量的优质实习生生源,此标准即是为当地学生标准(无需租住房屋),律所作为盈利主体,从成本角度考虑无需大量吸引外地学生来实习(只是不方便直接在招聘启事里言明),因此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第二,实习的初衷和目的并不是赚钱,而是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因此都是认准了能够提升自己的平台才会去的,实习仍属于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在校学习每个月需要自己承担生活费用,所以如果在实习补贴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在校期间每个月花掉的生活费,应当说,即使是外地学生来北上广实习,也能达到温饱水平,只是很多人一开始就认为,实习了就绝不应该再花钱了,要完全依靠实习补助生活下去。


第三,实习毕竟是短期行为,3-6个月而已,因此能够在个人承担范围内去实习,应当说不会给家庭和个人经济带来严重负担。


第四,正视自己的实习工作,尤其是本科生,初次接触法律实务,需要从头学起。就青苗法鸣与相关律所律师沟通发现,大家普遍认为实习生的专业工作在前3个月基本上很难起到辅助作用,甚至有加重其他律师负担的情况,安排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醒、叮嘱、跟踪、检查;撰写的材料需要逐字逐句检查修改等等,因此不能过高地估计自身工作给盈利主体带来的经济价值,从而以这个标准去衡量所得到的对价。


第五,实习生不是为了收入,律所也不是为了剥削。律所招聘实习生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发现一些值得留用的“好苗子”,从而形成一股储备力量,应对人才流动。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不负责任的律所将实习生作为“替代行政人员”。


总得而言,要准确认知实习付出与实习获得之间的关系。



推荐阅读

毕业生找工作前要明白四件事

应届生,你还不开始找工作吗?

职场小白走好关键起步的十点秘籍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流苏

文本编辑:林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